产品中心 分类>>
1月17日,杨宗瞻一如往常地走进了位于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贵州量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室。
凝望着工作室一角摆放整齐的一辆辆参考物,再回首这两年多来研发的一代又一代G-ebike电助力自行车样车,杨宗瞻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与自豪。
在杨宗瞻看来,这不仅是一辆G-ebike,更是团队努力协作掌握核心技术的结晶,他深知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从设计图纸到材料选择,再到最后组装,每一步都承载着小组成员的心血与汗水。
2022年,杨宗瞻从广东深圳来到贵安新区,正式加入到了量子动力G-ebike电助力自行车研发项目团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
量子动力研发的无链条G-ebike,是一款介于自行车与滑板车之间的新一代自行车。整车不到10kg的重量,可折叠便携、上下地铁公交、置于汽车后备箱,还可兼顾短距离出行与户外休闲运动。
起初,在自行车“大厂”有着生产背景与电动车组装经验的杨宗瞻,把研发这款电助力自行车想得很容易,可是,连众多知名品牌都在着力开发的产品,哪有这么简单。
进入团队近一年,杨宗瞻东拼西凑“新产品”,进展甚微。痛定思痛后才明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的“命门”所在。
杨宗瞻暗自下定决心、沉下心来,“必须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掌握关键技术、才能掌握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导权。”
自创立以来,量子动力一直专注于移动电驱系统的研发,始终秉承“动力改变生活”理念,确立了以产品制造与产品研发双向发力、双轮驱动的发展的策略。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与高学历人才结构突出,让量子动力形成了技术研发驱动的鲜明特点。
“从一名普通员工到高级技工,是公司的培养让我有了更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机会。”作为量子动力产品事业部的部长,年纪不大的李飞时常被大家叫作“年轻的老师傅”。
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李飞与量子动力还在一同成长,“别人用专业软件与专用机器制作的零部件,我们拿通用的CNC设备也能做,你看,这就是我做的无链条G-ebike的传动齿轮。”
李飞拿起了自己前前后后改进了不下20个版本的螺旋伞齿轮,满是感慨,“我们是在绝对没参考数据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克难关,攻克新一代G-ebike的关键技术和工艺。”
“我们不仅要做出一款好产品,更要为绿色出行贡献力量。它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我们对社会责任的一份承诺。”杨宗瞻和记者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他想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正是时代所需,G-ebike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也逐渐受到了市场青睐。
眼下,量子动力也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国家对于智能制造和绿色交通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了G-ebike的研发工作。
“我们这款G-ebike比普通的ebike更好。”为了打造5—10公里的出行风火轮,实现更小更轻可折叠,助力更远的目标,团队在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系统和整车轻量化设计、更高的续航能力和更佳的操控性能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并从始至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直在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技术水平,确定保证产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
“这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谈及大家试驾时的愉悦神情,杨宗瞻百感交集。在研发过程中,他意识到产品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次改变。
据杨宗瞻介绍,目前,新研制的G-ebike已具备量产条件,预计在春节后进行试产。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款产品,不断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于绿色出行方式日渐增长的需求,同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促进就业创造新的机会。”量子动力创始人介绍道,公司已计划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为全球绿色出行贡献一份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量子动力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看到贵州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一同推动社会进步。”量子动力创始人表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